歌词: 关键字
您的位置:近况首页全部文字 → 了解一首好歌的背景有助于提升我们的欣赏水平
泡人相片

泡人

主页留言

了解一首好歌的背景有助于提升我们的欣赏水平

人气:
日期:2018/5/15 12:42:07
关键词:了解一首好歌的背景有助于提升我们的欣赏水平
了解一首好歌的背景有助于提升我们的欣赏水平

    有一则关于大学者钱钟书的轶事广为流传。说,有位英国女士打电话说非常喜欢他写的文章,想到家中拜见作者。钱钟书在电话中说:“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又何必要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
    一般人都把这句话理解成“欣赏作品,不必关心其作者”。其实这是曲解了钱先生的本意。钱先生的意思是不必“认识”,而非不必“了解”。我们学习文学作品时,习惯上总是想了解作者生平及其时代背景,以便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当然,有一派现代文学理论(后现代主义)的确否认了解作者的意义。他们说,文本一旦完成,就是终极产品,文本本身是自足的,如何解读,那是读者的事情,跟作者无关。罗兰·巴特甚至宣称“作者已死”。但我认为,后现代主义美学未免过于理论化精英化。我们普通人,绝大多数还是循着现实主义的方式,简单地根据自己的经验理解作品,正如现在的中学语文教育,还是不厌其烦地介绍作者和作品的时代背景。
    把上边说的意思,用在欣赏歌曲上也一样。通常,虽然我们对一般的歌曲并不关心它的背景,但对于那些重要的,影响深远的作品,只有更多地联系作者和时代背景,才能加深体会。比如对邓丽君的歌曲,如果不了解邓丽君的艺术道路及其时代背景,传播概况,无论如何,不会充分理解她歌曲的意义。
    我本人是比较关心背景信息的。对于重要的歌曲的来龙去脉,我总是充满好奇心,不满足于单纯的“好听”。我以为,所谓“好听”,其实有不同的层次。即便对于一首众口传唱的好歌,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一旦我们养成了了解一首好歌的背景的习惯,对那些口水歌,就会自然产生排斥心理。
    说了这一套,是为了解释下边这个例子。
    我在重晚晴合唱团唱过一首《一天赛过二十年》。这是电影《金玲传的插曲》,小时候多次从广播中听过,以至于多年后仍有印象。8年前某天忽然想起这首歌,上网搜,竟然找到视频。重温此歌后我写了一篇短文《一首老歌》,文章的最后说:
    “正面为错误的政策唱颂歌,为意识形态宣传而作的东西,本不足取。但是事情有时候非常奇怪,就是说,内容**的错误跟高超的艺术表现可以分开来。古人作品中就有这样的例子,比如,清代戏剧小说大师李渔的作品,多被认为格调不高,但你不能否认,李渔的确有水平。同样是大跃进时候拍的电影《五朵金花》,就是现在看,仍然不失为中国电影的经典。至于文革期间歌颂伟大领袖的颂歌,更是运用了民族文学艺术的全部绝技,以至于一些人深恶其人,却深爱其歌。”
    这首《一天赛过二十年》就是一首具有类似性质的歌。它歌颂了已经被证明是错误的大跃进,而它的表现形式却又如此完美。如果你对这首歌的产生过程缺乏了解,那你绝不会产生再唱它的欲望。我们今天重唱这首歌,第一当然是欣赏它的完美的艺术表现形式,第二,也提醒我们,不要重犯当年的错误。历史证明,人不能胜天,一天不能赛过二十年,“15年赶上英国”,是我们曾经的幻梦。
    2018-5-15
出处:词曲网 作品发布:泡人
《了解一首好歌的背景有助于提升我们的欣赏水平》有关声明
评论人 评论内容摘要(共 2 条,查看完整内容) 得分 86 发表时间
2
王心田
言之有理。 01-22 10:13
[回复]
1
古银州浩浩
05-15 16: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