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词: 关键字
您的位置:近况首页全部文字 → 昨天的故事,今天的歌
李京利相片

李京利

主页留言

昨天的故事,今天的歌

作词:胡刚 人气:
日期:2017/6/10 14:25:27
关键词:昨天的故事,今天的歌
昨天的故事,今天的歌
   ——记著名词作家李京利
            胡刚
    
    昨天的故事很精彩,今天的歌声更嘹亮。谈音乐文化,讲音乐故事,品音乐人生。音乐人物不同,音乐故事也不同。每个人都有精彩的一瞬间。
    李京利,1958年2月出生于北京市,1976年初插队,同年底入伍。历任文工队员、班长、文化干事等职,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转业。大专学历,1996年评为二级编剧职称(现为行政正处级),歌词作家。现任山西艺术研究创作中心主任,山西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发展委员会委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理事,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山西省文联委员,山西省合唱协会副会长等。
    他不是那种高大、魁梧、英俊的男人,也不是那种深沉、冷峭、锋芒毕露的男人,更不是高官显赫的男人。如果他不说话,如果你不与他相处,他会是被遗落在人海中的一个极其普通的人。但是只要你有缘和他对话,与他相处,你就会发现他具有开朗的性格。他为人善良、乐于助人,从不自以为是和装腔作势,他最大的特点是那份从不修饰的自然。
    在采访李京利的前一天,我看电视时发现,北京电视台四台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国家干部》的片头片尾曲的词都是李老师创作的。其实我很早就知道这首歌,可是没想到,就是我们的李老师创作的,想想真是惭愧。还好知道《山路弯弯》这首歌词是李老师坐在山头上完成的作品。而且又是全国蒲公英作品金奖,全国少儿歌曲一等奖。全国少儿歌唱考级必修曲目,被中宣部等部委选定为全国百首爱国主义歌曲之一。
    其实李京利可以说是一个老“黄河之声”人了。1989年到山西省工作的他便加入了黄河之声的编辑出版。从编辑、副总编直到总编,2006年,他被任命为山西省文联委员、山西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这才离开黄河之声,但还是一直默默的支持着黄河之声。并对改版后的黄河之声,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李京利于1980年发表文艺作品,主攻歌词。迄今已发表(演播)700余首,70余首作品获中国国际合唱节、全国、军队和省级奖、“五个一工程奖”等。代表作有:《光辉的未来》(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终场主题歌词);《山路弯弯》(全国蒲公英作品金奖、全国少儿歌曲一等奖,全国少儿歌唱考级曲目,被中宣部等部委选定为全国百首爱国主义歌曲之一);《打酸枣》、《烤花馍》(1994中国国际合唱节新作品奖)等,作词《山恋》、《手拉手》、《大山调》三首歌曲收入中国合唱协会编《合唱歌曲大全》一书,《打酸枣》、《烤花馍》两首歌曲收入《童声合唱精品曲库》一书。为《国家干部》、《阿霞》、《大地的眼睛》、《黄河那道弯》等20余部电视剧(片)及《红颜色》、《人民的女儿》、《我对军旗诉说》等10余部MTV创作主题歌词,天津歌舞剧院李青演唱的《红颜色》,由中央电视台多次播放,并在悉尼歌剧院演唱。两首歌词作品入选山西省第十、十一届运动会会歌,并为第十届全国独轮车锦标赛、中国山西忻州摔跤节创作会歌歌词,多年来,为山西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等省内大型文艺演出创作、撰稿。曾出版个人歌词集《今天的故事》、《我们一起走》和文集《人生当歌》。荣立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一次。先后荣获“山西省跨世纪文艺新星”、“山西省宣传思想战线先进个人”、山西省直“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个人小传收入《中国文艺家传集》、《中国音乐家辞典》、《中国词家代表作选》等书。
    他爱音乐,他把歌词创作视为生命。所以他不断地学习,不停地创作,为创作出更好的歌词作品,他全力以赴,用激情去搞创作,用生命去歌唱。
    李京利生长在一个军人家庭,无论是在北京,还是搬家到山西,他长期生活在军营大院,在父亲的影响下,兄弟姐妹五人,全都有过当兵的历史。他曾在部队服役11年,从战士到干部,有着很深的军人情结。脱下军装以后,军挎包就成了他唯一的“绿色的寄托”。这些年来开会、获奖,他得了不少皮包,但都用不惯,或送人,或留做纪念。到北京出差他也背军挎包,很多人都笑他,但也有不少朋友和记者,称他这是太原迎泽大街的“一道风景”,是他的“品牌”。
    李京利回忆,他曾写过一首歌词《我的绿军挎》,著名作曲家生茂老师谱了曲。1997年省电视台八一晚会,还根据军挎包编演了一个小品节目,名叫《支柱》当时很受欢迎。
    李京利的歌词创作是从部队开始的。交谈中,他说:“上学的时候,正赶上了‘读书无用’的年代,个人支配的时间多了,没事就看书,听广播。”从小学到中学,他的作文成绩一直不错。同时还参加了学校文艺宣传队,后来又当了文艺兵,当过曲艺演员,还吹过几年小号。可能正是文学艺术和音乐的熏陶,为他以后从事歌词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1979年提干到机关工作后,便开始了文艺创作,主攻歌词。至今还写过很多种体裁的作品,比如新闻、通讯、散文、评论、诗歌等等。
    在我和李京利老师交谈中,当我提到他的第一篇发表作品——《飞吧,小信鸽》时,他激动地说:“1980年我的第一首歌词《飞吧,小信鸽》在《解放军歌曲》发表后,看到自己的名字变成铅印,兴奋得一夜没合眼。这首词后来被著名朝鲜族作曲家金凤浩老师谱了曲,并收入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金凤浩歌曲选》中,直到今年金老师来山西省长治采风,我才当面向他说起此事,两人相见恨晚。”他说第一首歌词发表后,当时真是给个梯子就想上楼。以后不停地写,虽然大部分作品都“石沉大海”但也零星地发表过几首。直到1982年,由他创作的另一首歌词《当我将要离开小岛》由著名歌唱家蒋大为在中央电台“每周一歌”演唱后,他才真正意识到,自己今后大概要吃这碗饭了。当时部队首长也很支持他的创作,还给他记了三等功。
    李京利1987年转业回地方工作,先是在省群众艺术馆工作了一年多,以后又调入省音乐家协会,由于他插过队、当过兵生活经历比较丰富,加上著名作词作曲家的指点,他的作品逐渐走向成熟,成功率也大大增加,许多作品获全国、全军和省级奖。其中有两首少儿合唱歌曲获“第三届中国国际合唱节新作品奖”,并且出版了个人歌词集。要问他的代表作,他谦虚地说:“真的挺惭愧,因为没有广为传唱的歌。要说有点份量的,就是与首都著名作曲家共同创作的1990年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终场主题歌《光辉的未来》。”这些年,连续四届中央电视台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都有歌手选唱由他作词的歌曲,在中国合唱协会选编的《合唱歌曲大全》一书中,也收录了他作词的三首少儿合唱歌曲,被不少少儿合唱团选唱。
    从事创作的人都懂得“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这个道理。一个合格的词作者,不仅要热爱生活、深入生活(包括通过各种传媒接受生活的信息),更要学会观察生活和提炼生活。否则,就是生活中的素材都摆在你面前,你也很难发现它的闪光点。一次在北京开会,他当年在部队的战友、著名词作家石顺义大哥给他讲过一个小故事:有一年石顺义到广西某空军部队体验生活,抽空上街时,忽听一水果滩上的小姑娘喊了一声“兵哥哥,买点水果吧”。一句“兵哥哥”给了他创作的灵感和冲动,以后《兵哥哥》这首歌广为传唱……可见,一个好的创作者,一定是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当我将要离开小岛》就是李京利于1978年随部队到大兴安岭边防演出时,体验到的生活,这一段生活,以后被“提炼”出来了。还有MTV《明天我将要脱下军装》写出了部队生活的真情实感;《山路弯弯》、《亲不过老百姓》便是他1995年下乡扶贫时的生活写照。
    这些年,李老师多次参加中国音协和山西省省文艺界组织的采风及各种活动,结识了许多著名艺术家,到过内蒙、湖南、云南、山东、陕西,走遍了全省各个地市。山西省万家寨水利工程、太旧路等重点工程也留下了他的足迹。他对生活的热爱,还表现在他对生活和工作的态度上。他多年坚持早上跑步,每天7点半以前走进办公室,利用别人上班前一两个小时的时间,读书或写作。每天下午下班后,还要和著名作家张平等球友,打上一两个小时的乒乓球。他曾多次参加省直系统的运动会,体育活动给他的创作带来了激情和活力。
    虽然没有进过大学校门,但李老师在部队通过刻苦自学,取得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专文凭。有人说,也许正因为如此,在他的作品中,才少了一些“学究气”。要问他的创作风格,他曾给一些词作家总结过创作风格,但还没有听说有人总结过他的风格,他说:”我也想不出是什么风格,也许‘风格’只能让别人总结,也许没有风格便正是我的风格。我现在正处在创作的最佳时期,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习,出于这个原因,也许还不是总结‘风格’的时候。”
    根据李老师多年创作的体会,歌词最好写却不容易写好,皆因它的“短小”。要创作出好作品,一定要有坚实的生活功底、知识功底和艺术功底。好词如同好酒一样,是在储备了良好的原料基础上酿造出来的。他从事创作以来,一直追求
出处:词曲网 作品发布:李京利
《昨天的故事,今天的歌》有关声明
评论人 评论内容摘要(共 0 条,查看完整内容) 得分 0 发表时间